Posted on:
Last modified:
获得前 1000 个用户的方法:
- 线下去目标用户所在的地方。Doordash, Etsy, Lyft, Nextdoor, Pinterest, Snap, Tinder, Uber
- 线上去目标用户所在的地方。Buffer, Dropbox, Loom, Netflix, TikTok
- 邀请朋友。LinkedIn, Lyft, Facebook, Pinterest, Quora, Slack, Yelp
- 创造一种怕错过的情绪。Instagram, Mailbox, Pinterest, Robinhood, Spotify
- 利用大 V. Instagram, ProdcutHunt, Quora, Twitter
- 获得媒体报道。AirBnb, Instagram, ProductHunt, Slack
- 创建一个社区。StackOverflow, Quora
其中:
- 最成功的方法就是前三个,直接去找自己的用户,而且一般一个策略就够了。
- 要找到用户,首先要定义好自己的目标用户。
- 前 1000 个用户和后 10000 个用户的来源可能差别很大。
在实施这几个策略前,对应要问自己的问题:
- Who are your early target users, and where they currently congregating, offline?
- Who are your early target users, and where they currently congregating, online?
- Do your friends fit into the target user group? If so, have you invited them yet?
- Does your product rely on UGC? Consider curating the early community.
- Is your value-prop incredibly strong? Consider throwing up a wait list.
- Is your product innately social? Consider relying on existing users to invite new users.
- Who are influencers of your target users, and how could you get them to talk about your product?
- What’s a unique, compelling, fresh story you could pitch press?
- Could you build a community now, to leverage later?
什么样的人是目标用户?
- Who is the precise customer I am attempting to serve?
- What can I offer them that is 10x better relative to the alternatives?
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越精确越好,最好只针对年龄职业兴趣爱好都满足条件的一小部分人。比如特斯拉
最初只针对「有钱、有冒险精神、热爱科技、不在乎内饰」的一小部分人。
对第二个问题, 并不是指十倍多的 feature,而是指在具有的 feature 上提供十倍的体验。
最后,不怕产品最初做得不好,要不惜一切代价和用户交流,倾听用户反馈,让用户参与到产品中来。
接受用户的意见,并迅速改正就是给用户最大的惊喜。这也是小公司相比大公司最大的优势。
从微不足道的市场开始
首先要成为一个小众领域的垄断产品,才能推广到更大的领域。在取得 product-market fit 之前,
首先应该取得 niche-market fit.
- 电报,首先占领了股票交易市场
- 电话,首先占领了警察和消防市场
- 留声机,类似电玩城里的抓娃娃机,投一枚硬币就能听
- 无线电,皇家海军
- 电子表格,会计
- Facebook,常青藤大学
有自己的基本盘,才能有信心的能力吞下更大的市场。
社区产品冷启动
来自头条离职群的问答
社区早期冷启动的时候,头部作者因为鄙视链的原因不愿意来平台玩,解决方案是什么?
(没钱没流量倾斜)
找有潜力,别的平台还没认可的中咖?或者马甲搬吧,咖都不用了。先搬运,流量 OK 再去勾搭。
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。评论也抓过来,筛一遍。
- 10 个人里面必然有 1 个人是机会(冒险)主义者,沟通量足够,必然有人会来
- 创作者如果是男性,安排女生去 BD,成功率 +3 成,这个是实战经验所得
画饼肯定是常规话术了,嗑下来一两个入驻案例拿出去引诱一下
带人进来需要成本,同时考虑留存,如果你们没钱没流量,留存不佳,不能持续。搬运成本最低,
有了流量再用流量吸引人
冷启动也不一定要头部创作者。抖音最初也不是从最头部的创作者开始的。与其花大成本力气去挖
头部,还不一定有效果,因为也不能保证头部在每个平台都生存很好,还不如创建自己的原生头部。
就是平台孵化,把 60 分的孵化成 80 分的嘛,比如早期抖音的那些咖。不建议一开始做头部,如果
产品没做好,人容易被头部挟持……抖音当时也会去找一些高颜值的大学生,重点一对一来教拍摄,
运营去维系感情,也是个很好的方法。
没流量的话给好点的位置?起码让人觉得受到重视。新人(创作者)好忽悠。
伴随平台发展阶段不同,策略不同,前期可以适当控制成本,毕竟平台不大受到关注的可能性不大,
搬运外加扶持和邀请同步进行,能够扩充基础量,对邀请进来的一定要精准,从真正的需求数据出发。
这样才能保证进来的有量,留的住。剩下的就是逐渐正规化的问题了。逐渐形成运营生态。正相关的
情况下逐渐循环就好了。
我相信我去大多数小互联网公司都是这个样子。别逼逼,埋点,看指标,回收数据。然后 DAU 稳稳涨。
参考
- https://www.lennysnewsletter.com/p/how-the-biggest-consumer-apps-got
- https://twitter.com/ibringtraffic/status/1258817333096673281
-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5MzI4MzM1OQ==&mid=2247485601&idx=1&sn=455584650de69dd8a2b14b5a5597a969
- https://fibery.io/blog/start-with-a-niche/